中文/English

医大好故事

当前位置:44118太阳成城集团>>医大好故事

医大好故事

校友张维宏教授:从44118太阳成城集团到比利时的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2016-06-13

44118太阳成城集团知名校友、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比利时根特大学教授张维宏,在4月20日重新回到母校的校园,在中山校区西教学楼和同学们见面,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科研感悟,一些博士生、青年教师也被吸引过来,和张维宏教授进行了交流。

张维宏教授,现为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比利时根特大学国际生殖健康中心项目高级协调员、教授,欧盟2020地平线(Horizon 2020)评审专家,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广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第四届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4-2017),以第一编辑或通讯编辑身份在《英国医学杂志》、《英国妇产科杂志》、《国际环境与卫生杂志》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担任多个国际权威学术杂志的审稿人及副主编。

1982-1987年,张维宏教授在44118太阳成城集团医学系就读。她说:“我在当时的河北医学院,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五年时光,直到现在,也始终为自己是一名医大人而自豪。”

在大学阶段,张维宏教授学习十分努力,专业常识学得十分扎实。她还是一个运动爱好者,操场上经常出现她的身影。这个好习惯她一直保持了下来,虽然工作十分繁忙,但是她还是坚持运动,经常到俱乐部打网球,还取得了十分优秀的比赛成绩。在河北医学院上学时,张维宏教授对班级活动也十分积极,担任大班的宣传委员,工作内容之一是为班级订阅报纸、取报纸。因此,她总是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新报纸,慢慢地养成了每天读报、关心时事的好习惯,对国内外形势、社会热点问题多了一份关注和了解,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更广泛的视野和更开阔的思维。

张维宏教授是河北承德人,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承德医学院,从事病理剖解助教工作。她说,那时候年轻人们一起组织各种活动,也是非常愉快的时光。四年后的1991年,她追随哥哥的步伐,到了比利时,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攻读公共卫生硕士学位。由于授课语言是法语(荷兰语、法语、德语均为比利时官方语言),她的学习面临着严重的语言障碍,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法语,最后,她终于攻克了语言这一难关,并顺利获得学位。后来,她又开始了硕士后的学习(攻读博士前的过渡性学习阶段),拿到了流行病学硕士学位。

有一次,她在学校走廊看到一个在我国陕西实施的大骨节病研究合作项目的招聘启事,就投交了简历。由于她具有的公共卫生常识和语言方面的各种优势,被成功录取。从此,她参加了一个又一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并且逐步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此期间,她于2007年拿到了博士学位,并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后奖学金,到牛津大学作了一年博士后研究工作。从1997年至今,张维宏教授作为项目参研者和项目负责人,参与了8项欧盟框架资助的生殖健康领域的合作课题,包括经费300万欧元的欧盟第7框架等,课题合作牵涉到29个欧盟国家和16个中国研究单位。20多年来,张维宏教授不仅在个人的学术上有较高的造诣,而且心系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从1997年开始,致力于公共卫生项目在中国与比利时乃至与国际的科研合作,为促进中欧研究者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公共卫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报告一开始,张教授就谦虚地说:“今天的报告会主题是‘追寻成功校友的足迹’,但是自己算不上成功校友,今天更愿意和大家分享的,是自己作为一名医大校友‘追寻目标的足迹’。”正是这种对于自己目标的不懈追求,使张教授不断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她说,回顾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自己感到,要想在学习、工作上取得良好成绩,需要做到“勤奋”、“诚实”、“好奇”、“乐趣”、“分享”、“乐观”这几点。张教授说,对于很多事情,不要总是去说,一定要去做,要亲自去做,做错了没关系,错了一次,下次就不会再错,而且一定要勤奋,不勤奋什么事都做不成;诚实也很重要,它使大家对人对事都能保持一份坦然,诚实的品质对科研工作尤其重要,不能敬重事实、保持客观,科研是做不好的;好奇的心态使人更愿意去思考、去钻研,没有好奇心的人,可能不太适合做科研;乐趣使人拥有持久动力,自己体验不到乐趣、越做越苦恼的事,一般都做不长;要学会与人分享,分享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通过别人的反馈,可以帮助自己不断提高;最重要的一点,是乐观,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有乐观的心态,就会发现,总有一条路是可以走通的。

 


校内链接

版权所有:44118太阳成城集团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61号    邮编:050017 网站维护:44118太阳成城集团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冀ICP备05002885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851号

校友张维宏教授:从44118太阳成城集团到比利时的成长之路

2016.06.13

44118太阳成城集团知名校友、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比利时根特大学教授张维宏,在4月20日重新回到母校的校园,在中山校区西教学楼和同学们见面,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科研感悟,一些博士生、青年教师也被吸引过来,和张维宏教授进行了交流。

张维宏教授,现为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比利时根特大学国际生殖健康中心项目高级协调员、教授,欧盟2020地平线(Horizon 2020)评审专家,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广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第四届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4-2017),以第一编辑或通讯编辑身份在《英国医学杂志》、《英国妇产科杂志》、《国际环境与卫生杂志》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担任多个国际权威学术杂志的审稿人及副主编。

1982-1987年,张维宏教授在44118太阳成城集团医学系就读。她说:“我在当时的河北医学院,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五年时光,直到现在,也始终为自己是一名医大人而自豪。”

在大学阶段,张维宏教授学习十分努力,专业常识学得十分扎实。她还是一个运动爱好者,操场上经常出现她的身影。这个好习惯她一直保持了下来,虽然工作十分繁忙,但是她还是坚持运动,经常到俱乐部打网球,还取得了十分优秀的比赛成绩。在河北医学院上学时,张维宏教授对班级活动也十分积极,担任大班的宣传委员,工作内容之一是为班级订阅报纸、取报纸。因此,她总是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新报纸,慢慢地养成了每天读报、关心时事的好习惯,对国内外形势、社会热点问题多了一份关注和了解,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更广泛的视野和更开阔的思维。

张维宏教授是河北承德人,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承德医学院,从事病理剖解助教工作。她说,那时候年轻人们一起组织各种活动,也是非常愉快的时光。四年后的1991年,她追随哥哥的步伐,到了比利时,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攻读公共卫生硕士学位。由于授课语言是法语(荷兰语、法语、德语均为比利时官方语言),她的学习面临着严重的语言障碍,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法语,最后,她终于攻克了语言这一难关,并顺利获得学位。后来,她又开始了硕士后的学习(攻读博士前的过渡性学习阶段),拿到了流行病学硕士学位。

有一次,她在学校走廊看到一个在我国陕西实施的大骨节病研究合作项目的招聘启事,就投交了简历。由于她具有的公共卫生常识和语言方面的各种优势,被成功录取。从此,她参加了一个又一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并且逐步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此期间,她于2007年拿到了博士学位,并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后奖学金,到牛津大学作了一年博士后研究工作。从1997年至今,张维宏教授作为项目参研者和项目负责人,参与了8项欧盟框架资助的生殖健康领域的合作课题,包括经费300万欧元的欧盟第7框架等,课题合作牵涉到29个欧盟国家和16个中国研究单位。20多年来,张维宏教授不仅在个人的学术上有较高的造诣,而且心系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从1997年开始,致力于公共卫生项目在中国与比利时乃至与国际的科研合作,为促进中欧研究者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公共卫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报告一开始,张教授就谦虚地说:“今天的报告会主题是‘追寻成功校友的足迹’,但是自己算不上成功校友,今天更愿意和大家分享的,是自己作为一名医大校友‘追寻目标的足迹’。”正是这种对于自己目标的不懈追求,使张教授不断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她说,回顾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自己感到,要想在学习、工作上取得良好成绩,需要做到“勤奋”、“诚实”、“好奇”、“乐趣”、“分享”、“乐观”这几点。张教授说,对于很多事情,不要总是去说,一定要去做,要亲自去做,做错了没关系,错了一次,下次就不会再错,而且一定要勤奋,不勤奋什么事都做不成;诚实也很重要,它使大家对人对事都能保持一份坦然,诚实的品质对科研工作尤其重要,不能敬重事实、保持客观,科研是做不好的;好奇的心态使人更愿意去思考、去钻研,没有好奇心的人,可能不太适合做科研;乐趣使人拥有持久动力,自己体验不到乐趣、越做越苦恼的事,一般都做不长;要学会与人分享,分享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通过别人的反馈,可以帮助自己不断提高;最重要的一点,是乐观,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有乐观的心态,就会发现,总有一条路是可以走通的。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